n123194

1952年,在上甘岭战场上,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,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,

1952年,在上甘岭战场上,一位首长打电话到前线慰问战士们,却被通信兵怒怼打断,直言让首长说正事,当时在场的战士们都纷纷感到惊讶,一个通信兵怎么敢那样跟首长说话,他哪来的勇气? 朝鲜上甘岭的高地上,电话线,又被炸断了! 几乎同时,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在一个新炸开的弹坑边缘,左腿胫骨被坍塌的坑道木梁砸得粉碎。 更致命的是,他找到的断线点,备用线只剩半米! 牛保才猛地抬起头,没有犹豫,他张开嘴,用牙齿狠狠咬向自己右手三根手指的指腹! 然后,将裸露的铜线一端,缠绕在食指指骨上,另一端,缠绕在中指指骨上! 220伏的战场电话电流,瞬间通过缠绕在指骨上的铜线,刺入他的身体! 就在此时,他拼尽最后一丝清醒,对着话筒的方向嘶吼:“开炮,覆盖七号区!” 三分钟!他用血肉之躯作为导体,换来了决定性的三分钟通话! 1952年秋,朝鲜战场焦点汇聚于上甘岭。 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岭,承受着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火力密度。 美军力图切断志愿军的通讯线路。 无线电台信号在强烈的电子干扰下时断时续,脆弱的有线电话线,则成为维系指挥、调动炮火、协调防御的生命线。 然而,这条“生命线”在炮弹洗礼下,被炸断是家常便饭。 牛保才和他的电话班战友们,就是这条生命线的“守护神”。 他们的任务,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,在炮火间隙里抢修,确保指挥部的命令能传达到每一处浴血奋战的阵地。 每一次断线,都意味着前线可能成为孤岛,意味着反击的炮火可能迟滞,意味着战友的牺牲可能徒增。 牛保才深知其重。 他1927年生于山西壶关,17岁入党,19岁参军,经历过淮海战役的洗礼,是经验丰富的架线能手。 1951年入朝后,作为135团1营电话班副班长,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。 537.7高地北坡通往营指挥所的电话线,是他和三名战友用生命守护的“血管”。 战役打响后,这条线路在猛烈的炮火下反复被炸断。 牛保才一次次冲出相对安全的坑道,穿梭、接线。 每一次成功接通,都伴随着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。 10月19日清晨,战斗进入白热化。 敌军新一轮的炮火覆盖后,高地与指挥所的联系再次中断。 营长心急如焚,前沿阵地急需炮火支援! 牛保才毫不犹豫,再次冲入地狱般的战场。 这一次,厄运降临。 他在抢修时,被炮火掀翻,左腿被坑道木梁重重砸中,胫骨碎裂! 剧痛几乎让他昏厥,但更让他绝望的是眼前的景象。 找到的断线点,备用线长度不够! 时间,在炮火的轰鸣中无情流逝。 高地危在旦夕!战友危在旦夕!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他决定用身体导电! 于是,便有了那惊心动魄、惨烈至极的一幕。 他用牙齿撕开皮肉,将铜线缠绕在指骨上,强行闭合了那致命的电路。 电流瞬间贯穿身体的痛苦,远超任何酷刑。 肌肉失控地痉挛,意识在剧痛与电流的冲击下濒临崩溃。 然而,一个通讯兵对职责的忠诚,一个战士对胜利的渴望,支撑着他保持最后一丝清醒。 他听到了电流通过身体后,话筒里传来的微弱却清晰的电流声,线路通了! 他用尽残存的所有力气,将最关键的火力支援指令嘶吼出来! 仅仅三分钟!但这三分钟,是牛保才用生命燃烧换来的三分钟! 指挥所里,营长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,向下达了炮火覆盖坐标的命令。 后方炮兵阵地闻令而动,复仇的炮弹精准地砸向敌军进攻的锋线! 敌人的攻势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炮火狠狠遏制! 前沿阵地的压力骤减,战士们抓住战机,奋勇反击,守住了岌岌可危的阵地。 当增援部队最终冲上高地,找到牛保才时,英雄已然长眠。 他蜷缩在弹坑里,左手紧握着断线钳,右手三根手指缠绕着带血的铜线,指骨裸露,触目惊心。 卫生员试图取下它,却怎么也掰不开那僵硬的手指。 战士们含泪将他抬下阵地,就在这时,步话机里传来军部的通令,嘉奖电话班,保障通讯有功! 鲜血,正从牛保才焦黑、缠绕着铜线的指尖,一滴,一滴,无声地渗入脚下这片被炮火反复耕耘、浸透着无数英魂的焦土之中。 牛保才的壮举,并非孤例。 在上甘岭这片炼狱般的战场上,通讯兵是伤亡率最高的兵种之一。 牛保才牺牲后,被追记特等功,授予“二级战斗英雄”称号。 他缠绕铜线的指骨,他紧握的断线钳,他浸透鲜血的入党申请书,都成为志愿军通讯兵不朽精神的象征。 牛保才用25岁的生命,诠释了“通讯就是生命线”的铁律。 他缠绕在指骨上的铜线,不仅接通了三分钟的通话,更接通了胜利的曙光,铸就了共和国通讯兵史上,一座用血肉和忠诚浇筑的永恒丰碑。 主要信源:(牛保才英雄事迹核心档案(中国抗美援朝纪念馆藏))